齐白石的座右铭是“人誉之,一笑;人骂之,一笑”,言下之意“笑对人生”。能有白石老人如此心境的人很少。所谓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,况且是尽人皆知的大名人,有人把你赞颂得天花乱坠,也有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泼你一身污水,这时,大智者则不逞勇,任凭你剑拔弩张、咄咄逼人,我坐如钟,站如松,声色不动。白石老人这种“心胸开朗,水月无碍”的心态,诚如弘一法师李叔同所说:“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,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。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,人险仄我持之以坦荡。”
倒是吴宓,不曾对钱钟书的羞辱耿耿于怀,把钱钟书当年的放肆看成一种年轻对倨傲的纵容而不去斤斤计较,所以叶兆言这样评价吴宓说:“吴宓不是一个豪爽的人,且无半点幽默感。但他却是一个大度真诚的君子。”是的,老吴的心胸恰似一片平阔的海洋,开朗而“水月无碍”。
一个人只有将心胸放宽一点,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看得平淡一些,才能够常乐和长寿。心胸开朗则任何事物都无法阻碍你定格社会和人生的眼光。国学大师文怀沙一生起起浮浮,坎坷与挫折犹如家常便饭,但他最终教育后人的是“不要让你的心灵成为垃圾桶,而要成为一个装满清水、插了鲜花的花瓶”,让自己的心灵清净优雅胜过香榭丽舍,总比让心灵托着一堆散发恶臭的仇恨来得舒服。
所以说做人要像齐白石和吴宓他们一样,心灵是一只魅力四射的”花瓶”,拥有容纳无限事物的空间,永远秉持“心胸开朗,水月无碍”的人生真谛,这是对生存之道的高瞻远瞩,也是一种处世为人的上上智慧。